彭城晚报:到农村开辟创业新天地

来源:人员机构作者:佚名时间:2009-09-25浏览:620设置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2010届大学毕业生将陆续走上求职之路,而中介机构报告称,截至2009年8月底,仍有46%的2009届毕业生未找到工作,其中25%的学生打算自主创业,并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将目光转向农村;除了大学生就业难之外,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2009年均有大量的农民工返乡,为农村的建设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本。  

        与时俱进,为了支持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全国各地大力发展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的小额贷款,为立志在农村创业的青年开辟了广阔渠道。9月12日,共青团徐州市委举行的“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程”全面启动,这标志着我市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程正式进入实施层面。

  时势造英雄,“快乐职场”栏目在采访中发现,见多识广、思维活络的知识青年、大学生村官纷纷在新农村的沃土上开辟创业园地,为农村带去科技兴农、文化兴农的新理念,并从中体会到了成长的喜悦和自我实现的价值。但是他们也用实际行动提醒其他大学生,农村创业,艰苦奋斗是根本,用好政策、选好项目和商业模式更是关键。

  四个大学生与您分享农村创业新模式

         一、因地制宜,开发收益高的新项目

  创业故事:通过省统一招考,王明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被选派到新沂市唐店镇双山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唐店镇双山村属于丘陵地形,土地比较浅,也没有矿产资源,当地都是本本分分的庄稼人,经济基础比较落后。到任后,王明走村串户、勘察土地、访问朋友、外出调查研究,发现双山村的土壤呈碱性,比较适合种植鲜切花。众所周知,鲜切花的品种繁多,市场需求也不同。根据调研,王明发现白菊的市场需求很大,但由于其种植技术高,所以种植的人很少,竞争力当然很小。看准了这一商机,王明第一时间引进了白菊技术,自己率先搞起了十余亩鲜切花大棚,带头示范,半年时间就获得12万的利润。老百姓看到成效后纷纷跟着效仿。

  通过两年的努力,双山村已初步发展鲜切花温室大棚100多亩,规划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基地1000亩,带领全村村民创收近百万元。如今,双山村鲜切花赫然走进北京市场,涌入千家万户,得到大家称赞,而菊花、玫瑰更是出口韩国日本等地,成为了当地名扬海外的特色品牌。

  案例1

  采访对象:王明,26岁,新沂唐店镇双山村党支部副书记;

  个人收入:半年12万;

  创业项目:鲜切花的培育销售;

  自我打分:90分

  该项目的优劣势分析:王明对“鲜切花”项目的评价可以说是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要素。首先,土壤环境适合;其次,双山村毗邻宿迁,宿迁是省内较大的鲜花生产基地,可提供技术和销售渠道;双山村连着徐连高速、249省道,物流条件畅通……这些便利条件都是“鲜切花”项目的助推器。优势明显之下也稍有不足,王明说目前村里的村民都是承担生产者的角色,销售和市场开发方面还得继续培养。而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王明也注意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自己在这些领域的知识。

  创业目标与前景展望:从249省道,到里面有三公里长,在路的两侧发展高效设施花卉和果蔬。争取用3年的时间把唐店镇打造成花卉基地和果蔬基地。

  二、入股企业,

  抓住有机农业的市场机遇

  创业故事:刘明志有两个身份。一个是一名本科在读的大学生。另外一个,是一名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结缘徐州月亮湾,起源于一次市场调查活动。当时,作为一名广告专业的学生,应月亮湾的委托,刘明志带着几个同学对徐州地区的有机食品消费情况做了一次精细的调研。在调查过程中,刘明志发现有机食品的概念在徐州老百姓的心目中虽然仍旧模糊,然而已经有了很清晰的消费倾向。而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有机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已经处于一种如火如荼的态势,凭着专业训练所形成的敏锐嗅觉,刘明志本能地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大展拳脚的好机会。

  徐州月亮湾位于汉王镇,是致力于打造有机食品的产销基地,同时也是大学生创业基地。经过在月亮湾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学习,刘明志以入股企业的方式,带着自己的团队成功开发出了有机大米、有机杂粮、有机禽蛋、有机水果等主打产品。另外,通过在学校学习的营销知识,刘明志联手徐州家乐福等商家,通过体验消费、建立有机生活圈等互动有趣的方式,在徐州地区发展了一批有机食品的忠诚消费群体。

  案例2

  采访对象:刘明志,21岁,徐州师范大学广告学系四年级在读,徐州月亮湾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乡土特产部经理;

  个人收入:半年9万;

  创业项目:有机食品的生产销售;

  自我打分:90分

  该项目的优劣势分析:有机食品的概念在国外早已深入人心。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增加,对生活的细节和质量日益重视,因此,有机食品的生产和推广是有着巨大市场潜力的朝阳产业。汉王镇有着徐州地区最好的空气质量,有着拔剑泉的优质水源,是种植有机农作物的良好地域。作为第一个开发市场的人,风险和机遇是对等的,怎样在徐州这样一个古老的城市成功的推广有机食品的概念,将是刘明志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  

  创业目标与前景展望:初生牛犊不怕虎,尚未走出校门的刘明志虽然稍显稚嫩,然而,谈笑之间,依稀已经有了几分沉稳和成熟。刘明志说他已经是一个职业化的职场人了,自己的目标就是依靠自身和企业的努力,将月亮湾打造成徐州地区最大的有机食品产销基地,并将品牌推广到国内外。

案例3

  采访对象:袁起,27岁,贾汪区劳信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个人收入:一年100万;

  创业项目名称:建立农业合作组织;

  自我打分:75分

  该项目的优劣势分析:有稳定的营销渠道和流动创新的技术引进平台,但谦虚的袁起自认为市场驾驭能力薄弱,并且出身法律专业的他管理知识尚缺乏,另外公司规模再扩大的话,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创业目标与前景展望:做成覆盖徐州的农业科研服务中心,并延长产业链,做成最大的甘薯加工中心。

  三、整合各方资源,

  做成一道农业服务产业链

  创业故事:2005年,袁起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北京一家大型私营企业做办公室文员,不到一年时间就被提拔为董事会秘书。但是,优厚的待遇并没有让袁起留恋都市生活,他萌生了要回家创业的念头。

  凭敏锐的经济头脑、深厚的学术功底,他跟从事农技推广的姐夫联手,又邀请其他亲友,开办了徐州正合新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主要作用是为当地的农民服务,帮助他们销售推广农作物。

  一边为农民打开销售渠道,袁起还不忘在农作物的生产环节上下功夫。2006年,在徐州农科院专家们的帮助下,袁起先后引进了“彩色甘薯”、“彩色花生”进行推广种植,开辟一块“试验示范基地”,把甘薯、花生等农作物新品种以及农业种植新技术引进来,进行集成示范。并带领江庄镇3万多农户建立自己的农业合作组织,先后成立了劳信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江庄土地股份合作社。

  袁起的商业运营有清晰的流程:先是由江庄土地股份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然后再由劳信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种植,帮助其培训农业技术,最后,正合新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与进来,将农产品统一包装、销售。这样的一条龙服务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心。如今江庄土地股份合作社有382家农户,流转土地达1500亩;劳信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户由最初的49家发展到576家,带动农户增收800余万元,带动江庄镇20家农户脱贫。并让广大的返乡农民工实现了就业、创业。

  作为一名大学生,袁起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但很多当代大学生缺乏实践和历练,在多个领域无法施展才华。为此,袁起又建立了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还与省农科系统合作,为农业硕士研究生提供科研实践基地。此举又为公司的运营发展做足了人才储备。

  案例4

  采访对象:徐华,25岁,沛县胡寨镇草庙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兼团支书;

  个人收入:正在孵化期,还未赢利;

  创业项目:“农易搜”网站;

  自我打分:85分

  四、利用网络科技,构建农业新模式

  创业故事:采访徐华的时候,他正在南京出差,并忙碌不停地穿梭于各个公司之间,推介他的“农易搜”网站和创新的商业模式,以吸引到风投资金,将网站全面的升级、运营。

  2007年7月,徐华作为江苏省首批大学生村官来到沛县胡寨镇草庙村工作,他此前拒绝了上海一家公司开出的15万年薪。在徐华看来,国家对农村的关注越来越大,农村很多商机都没有被挖掘出来,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定有一番作为。

  徐华工作的沛县胡寨镇草庙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近两年随着蔬菜种植规模的迅速扩张,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问题逐渐显露。于是,徐华决定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特长,自费购买域名空间、设计制作了草庙村网站与草庙村蔬菜营销协会网站,并在一些网站发布草庙村蔬菜供应信息。运行后不久,徐华觉得这两个网站服务面太窄,于是又产生了建设一个能够服务于广大农村的农产品信息搜索聚合平台,这个平台就是他创办的“农易搜”。“农易搜” 网站,是一个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专业网站,网站内“农业百科”、“农业问答”、“农业视频”等基本涵盖了农民中所有种植蔬菜的领域。

  这个平台建成后,客户覆盖达10多个大中小城市,招揽了100多个长期合作联系客户,为产业发展打开了局面。去年,全村外销蔬菜2000万吨,其中30%是通过网上渠道输出的。“农易搜”不仅可以服务于当地农业,来自四面八方的用户呈现爆发式增长,据估算,现在最高峰时每天通过“农易搜”做生意的农民达到3000多人。

  该项目的优劣势分析:徐华认为,创业不一定要另辟蹊径,农村的农产品销售同样是大商机。而目前农业的销售模式过于单一,渠道开发也过于传统,不适应当前信息化的时代。“农易搜”正好应运而生,满足了这一需求。但是将传统行业和新媒体技术结合起来难度很大,一是技术开发难,二是农村人力结构单一,横跨传统农业和新媒体技术的人才很少。需要不断引进高端人才才能将这一项目真正做好、做大。

  创业目标与前景展望:今年8月,在全省农村青年创业项目大赛上,“农易搜”网站以稳健的企业自身运营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得到了各位专家的一致肯定,荣获大赛二等奖。“农易搜”在未来3-5年内将全面深入整合运用农业信息搜索服务、网络资讯、手机短信、语音、电子期刊等多方平台资源,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农业信息和科技知识,立志做农业的百度,全国最大的“搜索+门户”专业型农业网站。

  ■链接

  为青年创业者推荐适合农村发展的项目

  1、农村的房屋建设项目。现在农村的人由于打工以及扶持农业的政策都变得有钱了。打工者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新建自己家的房子。所以与农村建筑相关的项目非常适合农村发展推广,比如建造房子时抬东西上楼的简易升降机,大概两千来块钱,我发现就有很多农民在建造房子的时候会购买。

  2、电子商务。同样基于农村变得有钱了的原因,所以农村的物资匮乏成了影响农村生活质量的瓶颈。所以农村将是电子商务系统一块风水宝地。电子商务系统可以以极低的价格为农村提供无限的商品选购。其实只需要一个可以上网的电脑就够了。困难的是农民需要什么东西,以及物流系统。不过这两点都可以解决,所以不是大问题。

  3、农村的业余生活项目。农村的业余生活是非常枯燥的。所以空闲时大家就是打牌搓麻将,赌博之风盛行。所以农村是非常需要一种合适的休闲项目的。比如村与村之间的竞技比赛。

  4、特色旅游项目。农村总是会有一些自己的特色,所以可以利用农村自己的特色来做特色旅游项目。

  5、拓展销售渠道。农村的农产品销售同样是大商机,这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一个是在城市建立帮助销售的商店等地方,另一个就是对农产品进行加工然后再销售到农民手中。比如用大豆制作成豆腐,然后以一定量的大豆作为酬劳。

        总之,一是农村人有什么需要;二是农村有什么资源。根据这两点,就可以去发现适合农村发展的项目。

(新纪元编辑:赵陆杰)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