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上午,学校召开“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辅导报告会,特邀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别敦荣教授作题为《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面临的形势与战略选择》的报告。全体校领导、各学院党政负责人、机关及直属业务单位负责人、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组牵头单位副职领导、工作组秘书以及相关人员参加会议。报告会由校党委副书记蔡国春主持。
别敦荣在分析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面临的形势时指出,高校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一定要认清形势,从国家、地方、区域等三个层面精准研判未来发展趋势。从我国人口规模的变化趋势可以初步判断,高等教育整体规模在未来十年中仍会持续扩大,并在2035年后开始出现全局性的变化。未来十年是地方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机遇窗口期,地方高校在这一阶段中的发展状况根本性决定了其2035年后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别敦荣依据自己所提出的“大学生命周期理论”将大学的发展划分为创业、中兴和成熟三个阶段,并分析了大学建设各阶段的主要任务。他指出,当前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面临的任务主要有六项:一是办学条件由“有”至“优”的升级;二是学科专业的升级和结构优化,包括学科专业数量门类、水平层次和质量的适应性;三是办学功能的升格;四是教师与干部队伍人力资本增值;五是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释放和激发二级学院办学活力;六是文化创新,让创新文化成为学校未来十年改变格局的关键支持。
别敦荣就如何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做好战略研究。在抓好常规办学的同时,集中一部分资源和力量着力做好战略办学的谋划。需明确战略愿景,分阶段设计发展目标,理清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并展开具有针对性的重大行动,以期使学校的发展呈现进阶式跨越;二是系统性地做好四类规划:作为顶层设计的事业发展规划、分领域的专题与部门处室规划、各二级学院规划以及面向重大重点任务的专项战略行动规划;三是全员参与规划。全员参与,集思广益,通过规划解决长远发展问题。规划的过程是动员和教育的过程,通过规划让学校全员参与进来,在规划制定和完成的过程中形成凝聚力。
(一审:王夫寿,二审:吴向裕,三审:殷子钰)